业内呼吁已久的“叫停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不但没有叫停,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今年以来,河南、山东、广东等地陆续发文加快新型储能发展,要求严格按照开发方案中承诺的储能配比配置储能设施,如未投运,电网不得调度和收购其电力电量。有的甚至提出,按照未完成储能容量对应新能源容量规模的2倍停运其并网发电容量。
纵观新能源配储政策发展,由最初的鼓励引导到成为并网标配,再到不建受罚,配储比例也从原先的10%―20%逐步上升至15%―30%,储能时长从1―2小时抬升至4―5小时,呈现逐步走高态势。业内多次呼吁,新能源配储不能简单“一刀切”,应停止强制措施,配不配、怎么配交给市场选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新能源强制配储越陷越深?叫停新能源强制配储的难点又何在?
【资料图】
新能源配储走高趋势明显
6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2021年及以后河南省年度风光开发方案中的新能源项目,要严格按照开发方案中承诺的储能配比配置储能设施,储能设施投运时间应不晚于新能源项目投运时间;如未投运,电网不得调度和收购其电力电量。
无独有偶。6月7日,广东省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新能源发电项目配置储能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未按要求配置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电网公司原则上不予调度,不收购其电力电量。3月8日,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征求《山东省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山东省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规范性文件意见的通知,明确对于新能源场站实际配建或租赁储能容量不足的,按照未完成储能容量对应新能源容量规模的2倍停运其并网发电容量,直至满足接入批复方案要求为止。
随着新能源规模越来越大,其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给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带来巨大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储能设施提升调节能力、保障安全。基于此,各地不断加大储能发展力度,乃至上调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河南省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600万千瓦。这一目标较去年8月河南省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力争并网规模达到220万千瓦”的目标提升超一倍。
强制配储是我国当前储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能源报》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以来,有超过20个省市陆续出台新能源配储政策文件,1―2小时储能时长,10%、15%的配置比例已属常规设置,4―5小时储能时长,20%、25%、30%乃至更高配置比例正不断涌现。
“各地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设置很高,得想尽办法完成。加上新能源消纳问题,压力很大,新能源配储比例走高趋势明显。”业内人士称。
多重因素驱动的综合结果
那么,有哪些因素推高了新能源配储比例?
“当前,储能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去年电池价格较高,储能项目存在规划多落地少、备案不建设或建而不用等问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基于此,地方政府不得不出台强制措施,保证配置储能项目落地运行,以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为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及一定顶峰能力。
“虽然我国各省市的电源结构和负荷特性差异较大,但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的快速增长,各省市的调峰缺口呈现的规律基本相似,即时间尺度上由1―2小时向3―4小时、甚至4―5小时扩展,平衡上由单季节短时性电力平衡问题逐步向多季节性、多日持续性电力电量紧平衡问题发展。”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郑华进一步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指出,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向好趋势明确,加上储能产业赛道的多元化和国企央企等对新能源指标的刚性需求,用资源换产业自然成为地方抓经济的“重点举措”。
当前,我国多地开启储能反配新能源模式,即以储能规模拿新能源项目指标。“新能源项目配建一定规模的储能,是维护电力系统稳定、保证新能源出力的未雨绸缪之举,也在一定程度上设置了新能源开发门槛,要求开发商有实力,理性开发,避免一哄而上拿新能源项目资源。”三峡新能源山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汝会通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指出,“但‘强配’本身很粗暴,不够舒展,更谈不上优雅。”
当前,配建储能的成本仍主要由发电侧承担,提高配储比例,无疑加重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负担,且易滋生低质量储能电站泛滥、配储利用率不足等问题。“成本增加主要来自储能系统成本。”刘为算了一笔账,以100MW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当前2小时系统EPC成本在1500元/kWh左右,4小时系统成本在1300元/kWh左右。100MW光伏电站(初始投资4亿左右)配置10%、2小时储能项目,其初始投资成本将增加7.5%(3000万元);配建20%、2小时储能项目,初始成本将增加15%(6000万元);配建25%、4小时储能项目,初始投资成本价将增加32.5%(1.3亿元)。
最终要回归市场引导
针对新能源配储成本困境,各地政策也在不断创造疏导条件,比如,鼓励建立共享(独立)储能电站、拉大峰谷电价差,给予一定补贴等。广东对于新能源项目配建非独立储能和用户侧的非独立储能规模在1000千瓦时以上的储能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河南明确独立储能电站以低于市场价的电价购入电量,输出电价则按照高于市场价,具体为当月煤电市场化交易均价的1.64倍执行,投资主体可在电价的“一低一高”间获得收益。
“这些措施只能疏导部分投资成本。”郑华认为,市场的事情应该交由市场主体决策,缺乏配套成本消纳和成本传导机制的“拔苗助长”会对储能产业造成伤害。要让“真”市场来发现“真”需求,放下“计划”的手,让“市场”发挥作用和价值。
在汝会通看来,新能源配储的关键不在于时长、比例,而是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成本疏导途径,收益预期普遍不足,配储普遍侵蚀新能源的利润,变成了新能源的“寄生体”,“还是要从电力现货市场角度去思考,尽快建立机制,引导配建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发挥配建储能和新能源电站的整体联动作用,实现新能源项目的效益最大化。如果形成这样的市场共识,那今天的‘要我配储’就转变为明天的‘我要配储’。”
刘为认为,储能产业已经进入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阶段,需要平衡产业发展和电力系统承受能力。从长远来看,新能源强制配储只是过渡性政策,随着与储能价值相匹配的电力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新能源配储政策所带来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关键词:
金融
- 【金融】 环球要闻:2022年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
- 【金融】 观天下!5G电源设计师面临的技术挑战
- 【金融】 环球热门:电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电机行业市场销售额分析
- 【金融】 环球微资讯!新型储能为何“叫座不叫好”?
- 【金融】 每日热点:「云看展」:台达解锁打造当代建筑的N种可能
- 【金融】 每日视讯:【10000片/小时】英威腾助力倒角贴窗机生产效率提升250%!
- 【金融】 天天新动态:英威腾一体化数据中心,助力常州市实验小学信息化建设!
- 【金融】 【全球报资讯】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徐阳获中国丹麦商会“年度商业人物奖”
- 【金融】 每日动态!大数据,大业务:网络面临的巨大挑战
- 【金融】 每日热闻!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首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 【理财】 信息:“对话”制造商:5G改变制造业的五种方式
- 【理财】 环球即时看!云计算:物联网产业的催化剂
- 【理财】 世界观天下!曝特斯拉决定将德国电池产线搬回美国
- 【理财】 焦点播报:全球制造业仰望的“灯塔工厂”,容易复制吗?
- 【理财】 【当前热闻】皮尔磁:灌装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 【理财】 环球讯息: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物联网”时代
- 【理财】 世界快消息!嵌入式在物联网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理财】 全球即时:我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做出重大举措!自动驾驶的一大步!
- 【理财】 天天即时:再下一城!“宁王”拿下美国最大光储项目电池订单
- 【理财】 环球头条:最新!5家上市企业密集收获新能源设备采购大单
- 1 当前资讯!美国院士研发10分钟锂电快充技术 2年内有望商用
- 2 全球快看点丨蓝海华腾当选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节能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单位”!
- 3 当前关注:10亿元成电邦基金成立 投向半导体、下一代通讯等领域
- 4 世界看点:AMO产品系列︱角度编码器
- 5 【天天快播报】重磅上新 | 诺德推出新型 MAXXDRIVE® XD工业齿轮箱
- 6 天天滚动:丹佛斯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邀请函
- 7 当前速讯:多家锂电企业三季报预喜:锂电池板块业绩狂飙
- 8 播报:又是“一桩难求”的锅!新能源车发展格局还能打开吗?
- 9 【全球新要闻】物联感知,智能监管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发展前景大好
- 10 环球即时:意法半导体扩大 5V 运放产品系列,优化电源和信号调理性能
- 当前资讯!美国院士研发10分钟锂电快充技术 2年内有望商用
- 全球快看点丨蓝海华腾当选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节能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单位”!
- 当前关注:10亿元成电邦基金成立 投向半导体、下一代通讯等领域
- 世界看点:AMO产品系列︱角度编码器
- 【天天快播报】重磅上新 | 诺德推出新型 MAXXDRIVE® XD工业齿轮箱
- 天天滚动:丹佛斯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邀请函
- 当前速讯:多家锂电企业三季报预喜:锂电池板块业绩狂飙
- 播报:又是“一桩难求”的锅!新能源车发展格局还能打开吗?
- 【全球新要闻】物联感知,智能监管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发展前景大好
- 环球即时:意法半导体扩大 5V 运放产品系列,优化电源和信号调理性能